一、跳绳前的准备:跳绳的选择
为了给孩子挑选趁手的“武器”,很多不同材质的跳绳:麻绳、棉绳、塑料绳、钢丝跳绳、无绳跳绳等等。
初期的关键是“掌握节奏”,可以使用【竹节跳绳】,后期的关键是“提速”,建议使用【沙式跳绳】。
01、竹节跳绳
零基础的宝宝,在开始练习跳绳的时候,建议选择竹节跳绳:
优点:对于初学者,竹节跳绳很容易上手,有利于掌握跳绳的节奏
竹节跳绳的本质是塑料的,有一定的重量,对于协调性比较差的孩子来说,非常容易控制;
竹节跳绳打地的时候声音比较大,容易让孩子掌握跳绳的节奏;
另外,竹节跳绳是一节一节的,如果跳绳过长或过短,可以减少或增加竹节的数量,调节跳绳的长度非常容易。
缺点:比较重,不利于后期的提速
因为重,所以跳绳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体力,等孩子掌握跳绳的节奏之后,建议更换【沙式跳绳】。
02、沙式跳绳
优点:轻便省力
沙式跳绳轻重适宜,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通过手腕的抖动进行摇绳,沙式跳绳转动起来特别灵活,几乎不会发生阻碍。
缺点:绳子的长度不好调节
合适的跳绳长度非常重要,但是沙式跳绳只能做微调(如果跳绳过长,只能剪断一截),所以购买的时候,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合适长度的跳绳:一米二以下的宝宝可以选择小号的跳绳,再高一些的孩子就需要买中号的啦。
二、跳绳前的准备:绳长的调节
跳绳之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身高调整绳子的长度,通常的做法是:双脚并拢,双手握住绳柄,拉直跳绳到腋下(胸口);
不过对于零基础的孩子,这个跳绳的长度太长,所以刚开始练习的时候,要适当地将绳子放长:拉直跳绳到双肩的位置;
后期随着孩子跳绳水平的提高,再不断调整绳长。
三、跳绳动作要领
选择好“装备”之后,下面就到了实际操作了。
跳绳关键点就是手和脚的配合:
手:甩臂幅度越小越好,最理想的动作是上臂不动,小臂展开,手腕发力;
脚:前脚掌落地,一定要避免后脚跟着地或整个脚掌着地,起跳高度不能太高,落地的时候膝关节微微弯曲,增加缓冲。
四、跳绳基本训练方法
对于跳绳零基础的宝宝,我们可以先进行“无实物”练习。
摆臂动作的练习:大臂放在身体的两侧,贴近身体并保持不动,小臂做画圈的动作。
前脚掌发力练习:告诉孩子双脚发力的位置(告诉孩子哪里是前脚掌),可以采用前脚掌走路的练习和前脚掌起跳练习,让孩子体验什么叫做前脚掌发力。
单侧跳绳练习:一只手拿着两个跳绳柄,现在身体单侧练习跳绳,也就是空摇绳,体会手脚配合的节奏。
根据家长的口令练习跳绳:孩子跳绳,家长在旁边下达指令,孩子根据家长的指令起跳。
等孩子掌握了跳绳的基本动作之后, 再独立地练习连贯动作。
五、跳绳常见的错误动作
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,闺女有一些错误动作,家长们可以注意一下:
轮大圈:初学者经常犯的毛病,就是整个胳膊都在摇绳,这种摇绳的方式非常费体力,跳绳速度也会很慢,但是我们可以不急于纠正这个动作,前期孩子能多跳几下,对于她们是非常有成就感的,后期在练习的过程中,逐步改掉。
摇绳过程中身体会多颠一次,或者一次摇绳跳两次:这个就是跳起的节奏没有掌握好,或者是摇绳的速度太慢;
跳的太高,落地“咚咚咚”,或者跳起的时候有曲腿的动作:这是因为双脚发力不正确,要多进行前脚掌走路的练习和前脚掌起跳练习,并且跳起的时候保持双腿是垂直地面的;
体力跟不上:跳绳动作已经比较标准了,但是后半分钟开始“呼哧带喘”,错误次数增多;我家闺女现在依然有这样的问题,主要就是因为体力不足,这个没有其他的办法,就是多运动。
这里推荐几款不错的品牌竹节绳: